产品参数:
编辑推荐:
近年来,海洋信息感知与获取技术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发展,各种新模型、新理论与新技术层出不穷。被动式微波遥感技术得益于信息化时代各种新涌现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在过去20余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分辨率和稳定性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星载海洋信息探测的可靠途径。原版书的作者是长期从事海洋微波遥感领域研究的国际资深学者。该书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海洋微波遥感技术尤其是被动式遥感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与新进展,是作者数十年从事微波遥感研究工作成果的总结。书中详细分析了海洋波浪模型、微波辐射特性、多波段观测技术以及新科技手段的多种应用场景等最新科研成果与发展趋势,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技术工程师和研究生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基本定义
1.2仪器性能
1.3数据处理、分析与解释
1.4相关理论
1.5历史年表
1.6本书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第2章海洋现象
2.1引言
2.2海洋大气界面结构
2.3表面波分类
2.4风浪的产生与统计
2.4.1产生机制
2.4.2统计描述和波数谱
2.4.3表面动力学:理论要素
2.4.4表面波-波相互作用与表征
2.4.5弱湍流理论
2.4.6海洋中的流动不稳定性
2.4.7表面波和内波的相互作用与表现
2.4.8任意分层海洋的模型
2.4.9双层分层和相互作用的模型
2.5波浪破碎与分散介质
2.5.1波浪破碎机理
2.5.2泡沫和白浪
2.5.3波浪破碎和泡沫/白浪统计特性
2.5.4表面气泡总数
2.5.5飞沫和气溶胶
2.5.6近海面(水下)气泡
2.5.7表面膜、油膜和乳液
2.6温盐精细结构
2.7双扩散对流与不稳定性
2.8自相似性和湍流入侵
2.9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海洋微波辐射
3.1主要因素与机制
3.1.1引言
3.1.2微波表征
3.1.3基本关系
3.1.4斯托克斯参数和极坐标元素
3.1.5天线和辐射计参数
3.2海水的介电特性
3.2.1引言
3.2.2弛豫模型
3.2.3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3.3表面波和风的影响
3.3.1引言
3.3.2粗糙水面微波辐射的谐振理论
3.3.3双尺度和三尺度修正模型
3.3.4短重力波的贡献
3.3.5准静态和阻抗模型
3.3.6风的影响
3.4破碎波的影响
3.5泡沫、白浪、气泡和飞沫的贡献
3.5.1泡沫和白浪的微波特性
3.5.2飞浪的辐射性
3.5.3气泡的贡献
3.5.4泡沫-飞沫-气泡联合模型
3.6(亚)表面湍流的测量
3.6.1表面湍流
3.6.2亚表面湍流
3.7漏油和污染的辐射性
3.7.1油和污染物的介电性能
3.7.2微波模型与效果
3.8大气的影响
3.9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海洋数据的仿真与预测
4.1基本介绍
4.2多因素微波模型
4.3数学公式
4.4数据仿真举例
4.4.1环境特征
4.4.2粗糙度-盐度-温度的异常
4.5多波段组合成像
4.6数据融合
4.7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高分辨率多波段技术与观测
5.1引言
5.2历史沿革
5.3基本概念
5.3.1微波成像的要素
5.3.2数字处理的要素
5.3.3解释的要素
5.4微波数据分析
5.4.1成像数据收集
5.4.2特征信息规范
5.4.3纹理结构特征
5.4.4多频段相关性
5.4.5基于分形的描述
5.5观测
5.5.1风驱型海面
5.5.2内波表现
5.5.3船舶尾流模式
5.6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先进研究成果的应用
6.1表面扰动与不稳定性
6.2(亚)表面尾流
6.3波-波相互作用
6.4温盐异常
6.5内波
6.6波浪破碎模式
第7章总结
心中有疑惑就问问买过的朋友吧
我要提问登录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计时 5 秒,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