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行业对的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最初主要用于快速制造3D医疗模型,在当时,3D打印技术主要用来帮助医生与患者沟通、准确判断病情以及进行手术规划。可以说,我国在医疗行业对于3D打印技术应用的探索起源已久,并伴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走向深入。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化、个性化医疗需求的增长,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到了显著发展。从3D打印假肢、矫形器、金属植入物、牙齿到3D打印心脏模型、心脏支架和瓣膜等,3D打印技术运用到医疗领域的例子层出不穷,华钛三维试图紧跟医疗行业的未来方向,为患者带来福音,实现吴院士“用高新科技造福大众”的理想。
这些医疗行业的主要应用和在这些应用中使用的主要3D技术及材料可以反映在一张图上:
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然后通过3D打印机将模型打印出来,就得到一个医疗模型。3D打印的医疗模型最主要的作用是让医生在手术前可以直观的看到手术部位的三维结构,有助于医生规划手术方案。尤其针对复杂手术,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华钛三维-雷尼绍骨科3D打印共享中心”携手“华钛三维骨科研究院”为全国骨科医生提供公益支持,计划3年内免费提供科研用总价值达1亿元的建模服务、术前模型制作及3D打印个性化钛合金植入物打印,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等合作。
华钛三维CEO朱献文与雷尼绍(中国)总裁Francesco Tivegna
华钛三维术前模型与仿生人工椎体
由于骨肿瘤、车祸等造成的骨骼缺损、颌面损伤、颅骨修补等,都无法用一般修复产品进行治疗,而3D打印产品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这些打印的假体都是依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量体裁衣而制造的。
然而“量体裁衣”这四个字只是概括了3D打印技术在植入物制造领域的意义之一。华钛三维3D打印能够为患者打印出与植入物一体的仿生骨小梁微孔结构,从而有利于人体骨骼的长入。这个意义在3D打印标准化植入物中也同样存在。以往骨小梁结构是通过在植入物表面进行涂层来实现的,无法保证假体的长期生存率。
华钛三维与南方医院脊柱骨外科在2018年2月7日,成功实施世界第一例3D打印钛合金个性化“人工椎体/椎间盘一体化”产品植入手术,不仅保住了病人的脊椎,还保住了其日后的工作能力。而这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3D打印植入物技术在骨科医疗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附: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是广州市增城区根据自身发展的人才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而引进的第一个院士创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坐落于由国务院侨办和广州市增城开发区共建的华侨华人创业基地—侨梦苑梦工厂。它是由“中国MBA十大精英人物”、“广东省十大杰出职业经理人”、伦敦帝国理工MBA朱献文携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吴鑫华教授联合创办,得到了广州市增城区政府基金—南粤基金天使投资,并获政府创业领军团队资助,联合国际水平的骨科专家组成的3D打印应用机构。华钛三维与一流骨科专家共建了“广州华钛三维骨科研究院”,重点研发相关骨科手术工具和植入物(人工关节、创伤、肿瘤钛合金植入物),形成了“科工医”结合的产品研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