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凌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高分五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中,由中心试验技术部二室主任董富治牵头研制的多个3D打印装备器件得到成功运用,标志着这个中心以航天装备应急保障能力为代表的航天发射能力实现新跨越。
航天发射领域专业性强、特种装备多、非标准组件多,以往非标准组件生产难度大、订购周期长,一直是困扰航天装备应急保障的突出难题。近年来,随着短周期和应急发射成为航天发射能力建设新要求,非标准组件保障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制约航天发射能力提升的瓶颈。
面对现实难题,中心试验技术部二室将目光放在了科研创新上,他们结合自身在数据建模上的优势,将3D打印技术作为破解非标准组件保障难的关键。在中心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该室成立课题组,相继攻克图纸分析、数字建模、数据调试、高精度匹配等10余项难题,在光学设备和某型任务组件上取得突破。某光学分队工程师赵远说:“基于3D打印技术生产的器件,精度高、生产速度快,完全可以满足应急使用要求,为装备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了可靠支撑。”
据悉,3D打印技术目前不仅被用于非标准组件的应急加工,还成为中心科研项目重要的研发辅助工具,多个课题的理论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具体化,课题攻关速度大大提升。
暂无评论
在工程科技的舞台上,创意一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同踏上一…
在现代物流领域中,集装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集装箱箱体模型作为一项创…
刀具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工具之一,其制造与设计一直是工匠们追求…
登录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计时 5 秒,自动关闭